习近平总书记曾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50多年来,一代代陕鼓人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在荒滩之上建设陕西鼓风机厂,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芳华为陕鼓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自己的拼搏努力将奋斗精神写进陕鼓人的精神特质。
陕鼓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
如同我们铭记无数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一样,那些为陕鼓事业前赴后继的前辈一样值得我们铭记永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历史长河中那些闪亮的名字,接过老一辈党员手中的旗帜,继往开来,勇担使命。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风范,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人叫刘秀琴,是陕鼓离休干部,享年93岁,光荣在党70余年。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国民党进攻山东的时候年仅19岁的刘秀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着当地青年救国联合会委员、妇女救国会委员等职务,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当地青年、妇女团体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奔走呼号,入党后她又兼任副村长一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她记了一辈子,也成为她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底层人民生活艰苦。苦难岁月在刘秀琴记忆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坚定了她永远跟党走、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1948年,中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连续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重兵集团被解放军一个个歼灭,国民党方面完全丧失了进攻的能力,转而求和。共产党则更加坚定了决心,要打过长江,夺取全国胜利。这一时期从战场到后方,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到经济,从舆论到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刘秀琴而言,这一年她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机。
1948年,全国各行各业广泛招人,刘秀琴毅然听从组织安排,告别父母,踏上了漫漫征程。随着各地内战结束,刘秀琴跟着组织一路南下,先后辗转济南、徐州、扬州、南京、上海、安徽等多地等待全面解放。
1955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掌上明珠”的哈尔滨汽轮机厂迎来了包括刘秀琴在内的第一批员工,在这片荒凉的大草地上,厂区建设工作热火朝天的铺展开了。刘秀琴和同事、建筑工人们一起打基础、竖钢梁、砌红砖、扛麻袋,硬是把“哈尔滨锅炉、透平机厂筹备处”一片荒芜改造的变了样!
1966年8月1日,刘秀琴再次接到通知,四川要建设汽轮机厂,国家一机部调派刘秀琴的爱人陈彪赴四川汽轮机厂任厂长。一声令下,举家搬迁。
1973年,陈彪向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打报告,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请求组织安排去更需要的地方工作!当年,45岁的刘秀琴与陈彪、孩子被国家一机部调往陕鼓,全家从四川迁至陕西临潼。
那时的陕西鼓风机厂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工厂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从1968年筹建到1975年12月验收投产,广大职工和家属靠“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精神,边建设、边生产,把工厂建设起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陈彪到陕鼓后担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作为厂级领导干部,陈彪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关心员工,主动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他还十分重视、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全力推进陕鼓技术发展。利用自己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就提出陕鼓要开发新产品。为此组织人员去上海学习交流,经多次修改完善,最后整理出了十四本技术准备资料。这一种超前的技术发展思维与快速付诸的行动,为后期陕鼓研发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案齐眉、伉俪情深,看到老伴那么努力拼搏,刘秀琴从不会“掉链子”,她身上有股子那个年代人特有的“韧”劲儿和“拙”性。没有文化,全部就是靠自学。遇到问题就看书,识不得几个字,就靠着查字典一点一点这么学过来。为了巩固财务知识,她把上海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等好几所知名院校的讲义全部买回来,一边查字典一边看,白天看,晚上也看,人都要钻到书里去了!
靠着自学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担任财务科副科长的刘秀琴练就了一身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扎根陕鼓十多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刘秀琴和陈彪始终坚守信念、守身持正,从不动摇信念、忘却誓言!
那年,那月已经离我们远去,老一辈陕鼓人有的已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有的已经故去,但岁月只能改变他们的容颜,却无法撼动他们骨子里的坚强、乐观与向上的信念!新一代陕鼓人如今正在成长与锤炼,他们将永远继承、发扬和坚守老一辈陕鼓人身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精神永存,在过去、现在、将来都熠熠生辉!